小核酸药物的发展回顾及上市情况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表彰他们发现了核苷酸基修饰,从而开发出有效的抗COVID-19 mRNA疫苗。核酸药物的崛起离不开分子生物学基础科研的发展以及核酸酶抑制、靶向递送等技术的支撑,是基因疗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大事记的自然延续。
文 | 王妍雯 梁瑞 李斌
1869年,瑞士医生弗雷德里克·米舍(Friedrich Miescher)首次从白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分子,由于从细胞核中分离,他称其为“核素”,即DNA。1952年,基于前人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美国遗传学家艾尔弗雷德·赫尔希(Alfred Hershey)和玛莎·蔡斯(Martha Chase)进行了著名Hershey-Chase实验,终于解决了DNA是否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历史争议。1953年4月25日,《自然》(Nature)发表了美国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英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文章,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到了1957年,克里克首次提出“中心法则”的概念。经过若干版本的更迭,人们认识到遗传密码暗藏在核酸中,通过复杂的机制编码为蛋白质,承担生命过程中繁杂的功能。
核酸药物,顾名思义以核酸分子为核心设计而成,通过直接干预遗传物质转录、调控过程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药物开发的背后是科研人员对生命活动现象不懈的观察,以及经过数十年甚至跨世纪的多领域研究成果融合的场景应用。例如,英国细菌学家弗雷德·格里菲思(Fred Griffith)早在1928年就发现植物对病毒继发感染具有抵抗力的现象。直到199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塞恩斯伯里实验室的弗兰克·拉特克利夫(Frank Ratcliff)发表在《科学》(Science)的文章解释道,这个现象可能是植物针对病毒产生基于核酸诱导的基因沉默机制的自然防御。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反义核酸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尽管在当时分子机制并未研究清楚。针对新冠病毒开发的mRNA疫苗是利用人体细胞翻译外源编码病毒mRNA产生病毒抗原,进而激活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种免疫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从科学属性上来看,RNA疫苗更像是近代多领域交叉的产物,不仅基于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更需要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等多领域的科研成果支撑。这预示着,未来的核酸药物的突破离不开新兴技术的发明,更离不开多领域基础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下面简单回顾目前主流的几种核酸药物,包括反义寡核苷酸、剪接开关寡核苷酸、小干扰RNA等的发展,希望给从业者带来更多的思考。
反义寡核苷酸
1956年,美国生物物理学家亚历山大·里奇(Alexander Rich)和戴维·戴维斯(David Davies)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RNA能够像DNA一样配对形成类似双链结构的论文。RNA之间碱基配对的性质很快被应用到治疗中。1978年,美国生物学家玛丽·斯蒂芬森(Mary Stephenson)和保罗·詹美尼克(Paul Zamecnik)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论文,他们设计了一种针对劳斯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RSV)的35S RNA序列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这种寡核苷酸能够抑制病毒复制。199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款ASO药物(Vitravene),用于治疗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该药物靶向巨细胞病毒编码的即时早期-2蛋白的mRNA,而该蛋白对病毒复制是非常重要的。紧接着,1999年,欧洲药品评价局(EMEA)批准了这款药物上市。
2005年,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靶向低密度脂蛋白(LDL)核心部分载脂蛋白apoB mRNA编码区的反义核苷酸Mipomersen,并在不同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和Ⅰ期临床试验中测试了这种ASO药物,结果证明其对治疗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效果。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的LDL浓度很高,发病与两种LDL受体基因功能突变丧失导致的肝吸收受损有关。尽管在欧洲关于Mipomersen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有争议,但该药物仍然于2013年1月在美国获批上市。与Mipomersen类似,2019年在欧盟获批上市的Volanesorsen是载脂蛋白CIII(apoCIII)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剂,用于治疗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Familial chylomicronemia syndrome,FCS)、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和家族性脂肪营养不良(Familial partial lipodystrophy,FPL)。2018年,欧盟批准了Inotersen上市,用于治疗遗传性转甲状腺素介导淀粉样变性(Hereditary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hATTR)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变。hATTR患者的TTR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蛋白错误折叠,蛋白以淀粉样沉积的形式异常积累,可遍布组织器官。药物通过选择性结合TTR mRNA被RNA酶 H切割降解,从而在肝脏中阻断TTR蛋白的表达。
剪接开关寡核苷酸
197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癌症研究中心的苏珊·贝热(Susan Berget)、克莱尔·穆尔(Claire Moore)和菲利普·夏普(Phillip Sharp)在电镜下观察到单链RNA 5'末端有一段不与DNA结合的序列,借此他们首次提出RNA剪接的概念,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RNA剪接是从初始RNA转录本中去除内含子并连接外显子的转录后步骤。1993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反义寡核苷酸可以调节RNA的选择性剪接,于是剪接开关寡核苷酸(splice-switching oligos,SSO)药物开始用于纠正不规则剪接事件或诱导新的剪接变体表达。
到了2016年,一种由30个核苷酸组成的药物Eteplirsen被FDA批准上市。该药物靶向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由DMD基因编码)mRNA前体51号外显子,使51号外显子无法被剪切从而被跳过,不再出现在mRNA中,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过了几年,又有3款针对DMD的药物陆续通过审批上市。2019年,可以诱导53号外显子跳跃的药物Golodirsen在美国获批上市。2020年,同样靶向53号外显子的药物Viltolarsen在日本首次获批上市。2021年,靶向45号外显子的药物Casimersen在美国获批上市。这4种药物都是属于磷酸二酯寡聚物(Phophorodiamidate morpholino oligomer,PMO)亚类的反义寡核苷酸,其核酸碱基通过磷酸氨基酚键连接。
2016年12月,另一种基于阻断内含子剪接的药物诺西那生钠(Nusinersen)获批上市。早在2010年,研究人员就鉴定出这种2-甲氧基乙基(Methoxyethyl,MOE)磷硫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它可以靶向SMN1和SMN2 mRNA的第7号内含子,产生空间占用效应,阻止剪接抑制子hnRNP A1/2的结合,使之尽可能表达全长蛋白,治疗因SNM基因突变而引起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该药物的获批对婴幼儿SMA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小干扰RNA
RNA干扰(RNAi)的现象早有发现。1998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安德鲁·法尔(Andrew Fire)在《自然》(Nature)上对干扰机制、RNA的结构和递送要求作出阐述。他们用正义和反义RNA以及两者黏合形成的双链RNA混合处理秀丽隐杆线虫胚胎,结果双链RNA导致靶向的内源性mRNA被强效和特异性抑制。2006年,这两位科学家因为该重要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于RNAi现象,人们在植物体中首次发现长度为19~25 bp的一种双链RNA——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随后,体外合成的siRNA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诱导RNAi而不产生干扰素反应。各项研究结果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2010年,一项Ⅰ期临床试验中使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对一名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给药,药物为一种靶向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亚基的siRNA。首个siRNA药物Patisiran于2018年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变。Patisiran是一种脂质体制剂,由最小化学修饰的siRNA和4种脂质辅料组成。2019年,治疗急性肝卟啉症的药物Givosiran在美国批准上市。Givosiran导向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1(aminolevulinate synthase 1,ALAS1),下调mRNA,防止神经毒性δ-氨基乙酰丙酸和卟啉胆色素原的积累。2020年,靶向羟酸氧化酶1基因(hydroxyacid oxidase 1,HAO1)的药物Lumasiran在欧洲首次获批上市,几天后,该药在美国也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primary hyperoxaluria type 1,PH1)。该药通过沉默HAO1,消耗乙醇酸氧化酶,从而抑制与PH1临床症状相关的有毒代谢物草酸的合成。同年,首个降低胆固醇siRNA药物Inclisiran在欧盟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性血脂异常的成年患者。
核酸适配体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一种能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通常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拉里·戈尔德(Larry Gold)在1990年提出的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产生。SELEX技术可以从随机单链核酸序列库中筛选出与靶物质特异性高度亲和的核酸适配体。药物Macugen(又称Pegaptanib)是一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的适配体。2004年,Macugen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视网膜的老年黄斑变性。
信使RNA
虽然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发现较早,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才开始尝试在机体内引入外源mRNA翻译产生特定蛋白。1993年,研究人员在体外转录合成了编码流感病毒核蛋白的mRNA,并将其包裹在脂质体中注射进小鼠体内,这使动物体内产生了具有流感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这些尝试为“mRNA作为疫苗”奠定了理论基础,于是研究人员在1995年设计出首个用于治疗癌症的mRNA疫苗。疫苗的临床推进比较缓慢,由于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大流行,2020年大多数国家紧急批准了两款基于mRNA的疫苗。该疫苗将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S蛋白mRNA注射入体内,合成S蛋白片段,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也迎来了技术上的突破。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由于其安全性和强传染能力,成为核酸药物递送的重要载体。2017年。FDA批准了首个眼部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voretigene neparvovec-rzyl),用于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莱伯氏先天性黑朦(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患者接受在视网膜下注射一种携带人RPE65 cDNA正常拷贝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并表达相关蛋白得以重获光明。基于同样的原理,FDA于2019年批准Zolgensma(onasemnogene abeparvovec)作为第二种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药物治疗2岁以下1型SMA患者。该药物利用作为衣壳递送内部互补DNA,将编码运动神经元存活(Survival Motor Neuron, SMN)基因的蛋白cDNA传递到患者运动神经元,进而产生运动神经元存活蛋白。
图注:mRNA作为药物技术开发的主要发现和进展时间表
已上市小核酸药物
年来FDA已批准了多款小核酸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罕见病。截至2020年,全球累计超50个小核酸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覆盖神经、心血管、感染和肿瘤等领域,共计有 15 款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但有2款早期ASO药物与1款适配体药物由于销售额过低等原因而退市,目前仍在市场的有7款ASO、5款siRNA药物。
这些药物的研发药企相对集中,大多是Ionis与Alnylam这两家公司。除此之外,目前上市的siRNA药物的递送系统多为GalNAc递送系统,这也是目前应用最成熟的小核酸递送方式。而第一款siRNA药物是使用了脂质纳米粒(LNP),由于LNP递送系统的构建拥有较高壁垒,目前全球发展靠前的几家企业,其技术溯源也都是依靠专利授权。
图注:全球已上市小核酸药物
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迎来了资本寒冬,核酸药物赛道却掀起投资热潮。这夹杂了一些时代背景,但更多的是科研发现的积累对解决当下重大疾病痛点的契合度。时代在飞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性产业,未来可期。在简要回顾了核酸药物发展史后,笔者认为建立科学家自由做科研的氛围、对企业家更友好的创业环境对解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非常关键。
E.N.D
往期文章推荐:
重磅!CDE发布《新药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立即施行!
定价99.9万元/支!最新上市国产CAR-T细胞药物开出首张处方(附全球上市10款CAR-T定价)
3.2万美元/瓶!BioMarin的血友病AAV基因疗法登陆德国
类器官新锐获2.7亿元种子轮融资!一次可培养、分析1万个模型